看到Facebook的「近況更新」欄位的「在想些什麼?」的瞬間,你忍不住發了篇動態抱怨最近的爛天氣;打開Google首頁、一點進去只有一行搜尋欄,你馬上知道要在上面輸入關鍵字搜尋;上PChome買東西,發現每一頁都貼心地置放了購物車,讓你隨時隨地都可以按下購買按鍵…。

file

從發文、購物、搜尋、留個人資料、幫FB粉絲團按讚…你愉悅地想著:「網路上的世界我想幹嘛就幹嘛。」

事實上,你早已落入CTA (Call-To-Action)的設計中了。


什麼是Call-To-Action?

CTA (Call-To-Action, 行為召喚),是引導使用者行為的一種行銷技巧,即透過指令或流程設計、引導使用者「自發性」地去做某種特定行為。被使用到近乎氾濫的CTA包括「立刻撥打電話0800-XXX-XXX」、「老闆跳樓大拍賣、優惠只到今天」。

以一個成功的網站CTA而言,會藉由類似的操作引導,比如一系列的CTA指令,設計出一套行為公式讓人照表操作;使用者會在不知不覺間,就做出你希望他做的事情了(比如說刷卡)。

以下讓我們來看看幾個CTA精選案例:

1.提供產品/服務作為問題解決方式

file

Skype的官網明確傳遞了「Skype讓全球通訊更為方便。您可免費隨意進行通話、傳送訊息及分享」。這句話隱含了「通訊昂貴又不方便」的問題,然而使用Skype產品能有效地解決客戶困擾。大大增加使用者誘因。


2.精簡給消費者的選擇

逛大賣場時,幾百種品牌各異的商品讓人眼花撩亂...常常繞了一圈,你什麼也沒有買、兩手空空的離去。

讓消費者眼花撩亂、不知道該選什麼的後果,通常對方就是什麼都不選。應用在網頁上也是同樣的道理。

以提供行程規劃服務的國外公司Things為例:

file

消費者只有四個選項,而且每個都是依據需求(Mac、iPhone、Watch、iPad)進行客製化。

這樣貼心的設計,是不是讓你更願意按下使用服務呢?


3.服務設計精細化

Spotify是一個非常優異的網站CTA範例。 file

一進到官網,可以發現放了兩個按鍵。事實上,無論是「免費播放」亦或「取得Premium」按鍵,都是為了達成網站目標──獲得你的會員資料。

在重點加強上也經過了縝密的設計──對於初次使用者而言,一開始就希望對方直接付費可能有些困難,故將「免費播放」以綠色按鈕作為強調,將使用者的注意力重點聚焦於此。

然而,對於已經體驗過服務、願意付費且不想再試用的使用者該怎麼辦?Spotify團隊將「取得Premium」用相對不明顯的色調,但同樣置放於首頁中。

如此讓觀者不會因選擇過多而失焦,又依照使用者體驗依階段區分開來,該作法顯得相當高明。

上述案例僅是族繁不及備載的CTA技巧之一,最關鍵的重點還是在於: 產品/服務的提供者必須站在客戶的角度思考、理解消費者的行為模式,進而優化訊息的傳遞方式

file

文末以筆者很喜歡的Go F*cking Do It網站首頁作為結語──該網站要求使用者輸入人生目標,如減肥、旅行,若做不到就要付錢給該網站…同時也是一個絕佳的CTA案例。

對於CTA...Go F*cking Do It!

這很可能就是讓你從一個普通行銷人員立刻升格為行銷總監的關鍵啊!